如何解决扩声系统中的“啸叫”问题
文章来源:DPDAB(迪帕德)发布时间:2017-04-05 18:42:13阅读次数:1426

很多从事多媒体扩声系统的人会发现,在扩声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不时出现设备的“啸叫”,这一情况对于专业调音师而言,应该是司空见惯了,但是对于刚接触该行业的或对扩声系统不甚了解的人就比较棘手了。

 在一整套扩声设备中,“啸叫”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话筒和音箱的摆放,所以在一些舞台场馆的中,话筒与音响的位置摆放就需要我们去费点布置一番,下面就“啸叫”有以下注意事项:

一、在设备摆放环境上杜绝产生啸叫的可能:

1、在现场条件较优越的情况下,话筒的摆放位置因尽量偏离音响的覆盖角,若无法避免,也需让音箱角度做一定的调整。

2、对于一些声场较不怎么理想的场所,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吸声材料,减少区域的声反射,(例如:在光滑的地板铺设地毯,悬挂吸声性能优越的幕布)

二、设备的调试

在外界条件已最大优化的条件下我们就要通过调节设备来避免啸叫

针对音源的高中低频实现一对一调节,在设备的调试中,调音台、压限器、均衡器、反馈抑制器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避免啸叫的发生。

调音台:调音台调试时,不可将衰减器fader推子骤升骤衰,

压限器:通过设定阈值(THRESHOLD)以将失真啸叫部分频段得以限制

均衡器:通过对相应频段作一定的衰减,例如:对于低音较重部分,500HZ以下可作一定衰减,对于人声的表达出现失真啸叫部分可在2KHZ-4KHZ作一定的衰减

反馈抑制器:杜绝声反馈引起的啸叫

抑制话筒自激啸叫的方法
 话筒拾音的音响系统,都有反馈啸叫的可能。话筒啸叫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激时功率放大器会产生很大的功率输出,可能超出扩声设备的承受范围,烧坏功率放大器和发声设备。

  2.在反馈系数接近于1时,由于产生梳状滤波效应,延时声场与直达声之间的叠加,会使扩音声场比原声场在音感上变得狭窄。 

  3.扬声器声场的延时反馈,会使整个系统形成一连串的延时回声,并且这种回声将加重梳状滤波效应,产生明显畸变的混响拖尾——刚响失真。

  4.啸叫时输出的声压很大,严重影响各种活动的气氛。

 消除反馈啸叫要从产生反馈啸叫的必要条件入手,只要能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目的。

 一、调整距离法

      既避免啸叫又能提升扩音音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将话筒尽量靠近声源拾音,同时话筒应使用无指向性的。在这里明确一下,指向性话筒(尤其是锐指向性话筒)远距离声源的拾音衰减很小,调整距离对提升扩音音量和防止啸叫的作用不大。扩声系统是否容易啸叫,与话筒的灵敏度没有直接关系。只不过高灵敏度的话筒都是锐指向性的,容易产生啸叫罢了。缩短发声设备与听众的距离,实际上可以提升扩音的响度。可适当的减小系统的总增益。若同时辅以指向性宽的近场音箱,话筒稍微离远点就能避免啸叫。

   对于扬声器的直接反馈声场来说,就是话筒距扬声器越远越好,扬声器距听众越近越好。话筒应放在扬声器辐射方向的背面,如果话筒有可能被拿着四处走动,扬声器应放在话筒无法靠得很近的地方。

二、频率均衡法(宽带陷波法)

      由于话筒拾音和发声设备的频率曲线不是理想平坦的直线(特别是一些质量比较差的放音设备),以及厅堂声场的声学谐振作用,使频率响应起伏很大。可以用频率均衡器补偿扩声曲线,把系统的频率响应调成近似的直线,使各频段的增益基本一致,提高系统的传声增益。  应该使用21段以上的均衡器,在要求比较高的地方应该配置参量均衡器,要求更高时,可采用反馈抑制器。实际上扩声系统在出现反馈自激时,其频率只是固定在某一点上的纯音,所以,只要用一个频带很窄的陷波器将此频率切除,即可抑制系统啸叫。

三、反馈抑制器法(窄带陷波法)

      在要求很高的场合,如一些现场演唱的地方,普遍使用声频反馈自动抑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自动跟踪反馈点频率,自动调整Q值带宽,自动将声反馈消除而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音质。其原理就是通过陷波抑制啸叫的

四、反相抵消法

     反相抵消防止自激在高频放大电路比较常见。

可以在音频放大电路中采用两个同规格的话筒分别拾取直达声和反射声,通过反相电路使反射声信号在进入功放前相位相互抵消,能有效的防止啸叫自激。

 五、调相法

    扩音系统的自激啸叫,其反馈回路是正反馈,如果把话筒信号调相处理,就会破坏自激的相位条件,从而防止系统的自激啸叫。有资料表明,当相位偏差值在140°时,稳定度最好;并且,调制的频率越高,系统的稳定性越好。为了使处理后的音质不发生太大的畸变,其调相频率的最大允许值是4Hz

Copyright © 迪帕德 All Rights Reserved.